孝宗以来多大雅,布衣往往称作者。
谢家玉树操郢音,其音弥高和弥寡。
寓梁曾曳王门裾,游燕欲荐中涓马。
岂无冠盖映当时,满眼悠悠世上儿。
文章千载一知己,交结何须钟子期。
此物有神兼有分,富贵浮云不与之。
卢楠坐衔越石恩,醉后感激肝胆言。
苍鹰睚眦鹦鹉赋,身挂罗网何由翻。
殷忧楚奏秦庭哭,遂雪黎阳国士冤。
归去东将钓沧海,安能贫贱常丘樊。
早借江鸿报消息,或卧春云且故园。
孝宗以来多大雅,布衣往往称作者。
谢家玉树操郢音,其音弥高和弥寡。
寓梁曾曳王门裾,游燕欲荐中涓马。
岂无冠盖映当时,满眼悠悠世上儿。
文章千载一知己,交结何须钟子期。
此物有神兼有分,富贵浮云不与之。
卢楠坐衔越石恩,醉后感激肝胆言。
苍鹰睚眦鹦鹉赋,身挂罗网何由翻。
殷忧楚奏秦庭哭,遂雪黎阳国士冤。
归去东将钓沧海,安能贫贱常丘樊。
早借江鸿报消息,或卧春云且故园。
这首诗《送谢茂秦》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谢茂秦的生平际遇,展现了其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生。诗中赞扬了谢茂秦在孝宗时期作为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以及他虽遭逢不公但仍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
“孝宗以来多大雅,布衣往往称作者。” 开篇即点出谢茂秦虽出身平民,却能以文人自居,体现了其不凡的文学才能。接着,“谢家玉树操郢音,其音弥高和弥寡。” 这句以“玉树”比喻谢茂秦的才华,而“郢音”则暗示其作品具有高雅的艺术品味,但同时也指出他的作品可能因过于高深而难以被广泛接受。
“寓梁曾曳王门裾,游燕欲荐中涓马。” 描述了谢茂秦曾有机会接近权贵,但并未真正获得重用,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岂无冠盖映当时,满眼悠悠世上儿。” 则是对当时社会上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真正才学之人的讽刺。
“文章千载一知己,交结何须钟子期。” 这里以“知己”比喻理解并欣赏谢茂秦才华的人,强调了真正的知音难求,不必过分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知音钟子期。随后,“此物有神兼有分,富贵浮云不与之。” 强调了谢茂秦的才华与品德,不受世俗富贵的影响,展现出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卢楠坐衔越石恩,醉后感激肝胆言。” 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描绘了谢茂秦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忠诚与感恩之心,即使在酒醉之后也能表达真挚的情感。接下来,“苍鹰睚眦鹦鹉赋,身挂罗网何由翻。” 以“苍鹰”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有远大的抱负,却如同被束缚的鹦鹉,难以展翅高飞。
“殷忧楚奏秦庭哭,遂雪黎阳国士冤。” 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遭遇不公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谢茂秦自身命运的感慨。最后,“归去东将钓沧海,安能贫贱常丘樊。” 表达了谢茂秦最终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而“早借江鸿报消息,或卧春云且故园。” 则寄希望于未来能够得到消息,回到熟悉的故乡。
整首诗通过对谢茂秦生平的描绘,不仅赞美了他的才华与品格,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我怀泷厓叟,高义追古人。
入山欲其邃,结茅且卜邻。
得此地主贤,素心慰夕晨。
世情日衰薄,冷暖殊冬春。
频年事奔走,因依望所亲。
何时假息壤,获侣葛怀民。
古人可尚友,前轨庶同遵。
公以纲常重,岂乐山水间。
匪为急流退,亦殊倦飞还。
功名等浮云,所遇非时艰。
讲学思明道,正气留人寰。
假如易其地,宁不为文山。
世儒徒见陋,动以隐称难。
吁嗟沮溺辈,未应若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