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西与蔡河接,八百里程无一家。
废邑经年埋草莽,遗民何处梦桑麻。
蝉声呜咽沿堤柳,狼迹纵横匝路沙。
唯有伤心旧时物,毁垣高倚夕阳斜。
淮河西与蔡河接,八百里程无一家。
废邑经年埋草莽,遗民何处梦桑麻。
蝉声呜咽沿堤柳,狼迹纵横匝路沙。
唯有伤心旧时物,毁垣高倚夕阳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衰败的景象,通过对淮河与蔡河交汇处的描述,展现了历史变迁后的凄凉与沧桑。诗人以“八百里程无一家”开篇,强调了道路的漫长与人烟的稀少,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氛围。接着,“废邑经年埋草莽,遗民何处梦桑麻”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这片土地上的荒芜与人民生活的艰难,仿佛连梦中都难以寻觅往日的繁荣与安宁。
“蝉声呜咽沿堤柳,狼迹纵横匝路沙”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动物的踪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冷清。蝉鸣虽在,却显得哀怨而无力,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而狼迹横行于沙路上,则暗示着这片土地上不仅缺乏生机,甚至还有潜在的危险与不安。
最后,“唯有伤心旧时物,毁垣高倚夕阳斜”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将目光投向那些残存的旧物,如废弃的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凄凉。这一句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直接描绘,也是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与伤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和人文关怀的世界,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和风习习吹华池,瑶阶玉树兰满枝。
彩衣屡舞鸿鹄移,齐笙赵瑟荐羽卮。
雕盘缤纷翠釜驰,五音繁会陈雅诗。
群灵丰丰驻云螭,鸾回鹤跱吹参差。
清弹妙舞坐忘疲,河翻月堕星斗稀。
共言为乐不可支,岁岁年年寿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