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计短于头触篷,公才高似目飞鸿。
已驰骓马雄西楚,尚引蜉蝣缀国风。
愿伯明年终惠我,以曹为解可无公。
欲持枉尺归绳墨,祇恐旁观血指红。
我计短于头触篷,公才高似目飞鸿。
已驰骓马雄西楚,尚引蜉蝣缀国风。
愿伯明年终惠我,以曹为解可无公。
欲持枉尺归绳墨,祇恐旁观血指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题为《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诗中,诗人以独特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我计短于头触篷",形象地说明自己自知才智有限,如同鸟头触碰船篷般难以施展;"公才高似目飞鸿",则赞美对方的才华出众,如鸿雁翱翔天际。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虽在西楚之地已有成就,但仍希望能得到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已驰骓马雄西楚,尚引蜉蝣缀国风",暗示自己像骏马般驰骋,但还需援引他人之力。
诗人表达了对项平父的期待,希望他能给予自己更多的理解和帮助,"愿伯明年终惠我,以曹为解可无公",这里的"伯"是对项平父的尊称,表示期望对方能在未来一年中继续支持自己。最后,诗人担忧如果过于坚持己见,可能会引起争议和冲突,"欲持枉尺归绳墨,祇恐旁观血指红",暗示自己愿意接受公正裁断,但担心旁观者会因此而产生纷争。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谦逊,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