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山十咏·其一鸣弦峰》
《南山十咏·其一鸣弦峰》全文
宋 / 刘仲堪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

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

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

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

(0)
注释
奇峰:奇特的山峰。
枕:倚靠。
高岸:高高的河岸。
回合:回环曲折。
藏:隐藏。
云烟:云雾。
直上:直插。
数百仞:几百丈。
倒影:倒映。
浮:形成。
清涟:清澈的涟漪。
民传:民间传说。
舜:舜帝。
南狩:南下狩猎。
鸣:弹奏。
朱弦:红色琴弦。
至今:直到现在。
万籁:四周的一切声音。
寂:寂静。
雅韵:优雅的旋律。
泠然:清脆悦耳的样子。
翻译
奇特的山峰倚靠在高高的河岸上,回环曲折间隐藏着云雾缭绕。
它直插云霄有几百丈高,倒映在清澈的涟漪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民间传说舜帝南下狩猎时,曾在这里弹奏红色琴弦。
直到今日,四周依然寂静无声,那优雅的旋律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景图。"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一句中,“奇峰”指的是形态特殊的山峰,它“枕”在高耸的岸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也像是在“回合”着天空中的云雾,将其“藏”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峰的壮观,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峰的高峻。山峰“直上”冲天,高度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数百仞”,而其在水中的倒影也随之出现在“清涟”中,这里的“清涟”可能指的是山脚下的湖泊或溪流。这样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山峰的雄伟,更让人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完整与和谐。

"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一句,引入了历史文化元素。“民传”表明这是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舜南狩”指的是上古时期圣王大舜在南方狩猎的事情,而“向此鸣朱弦”,则是说人们传说大舜曾在这个地方演奏过朱制的弓弦,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样的叙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让人对这座山峰产生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之情。

"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一句,则是诗人对当下景象的描绘。尽管“民传”的狩猎活动早已不复存在,但在今天,这个地方却是一片静谧,只剩下“万籁”之中偶尔传来的寂静。然而,诗人似乎还能感受到那“雅韵”,即大舜演奏弓弦时的那种高雅而深远的声音,它依旧在空气中回荡,给人以美妙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入,构建了一个既有壮丽山峰,又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意象空间。

作者介绍

刘仲堪
朝代:宋

刘仲堪,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以著作佐郎知英州。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五。今录诗十首。
猜你喜欢

奉和君俞以子华古德颂见示

百尺竿头进步人,随缘偶物莫非真。

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

(0)

点绛唇.席间和昌甫

银笔金花,断肠有句闲挥扫。又还落了。

梅片阳春小。古往今来,风味须才调。山林少。

这些襟抱。输与江东老。

(0)

庵邻王家两送酒来

渴饮对空觞,俛仰自长喟。

赖有田中邻,时时遣酒至。

欢言斟酌之,感彼勤重意。

漂母哀王孙,从古多此类。

泽畔且行吟,春风尚堪醉。

(0)

寄赵德庄二首·其一

报陟西枢掾,遥怜势未行。

葬亲尝有请,去国岂无名。

松菊关心在,江山到眼青。

琵琶洲畔宅,归计几时成。

(0)

晓霁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窗外幽花无数生,乱红相映不知名。

长条自转风前影,别壑还添雨后声。

闭户苦无佳客语,披书聊慰古人情。

诗成步逐山腰月,相对茅檐夜色清。

(0)

过松江寄务观五首·其三

一别未十日,举头杨柳黄。

蜂来知酒美,梅度觉船香。

岸帻春容好,翻书昼景长。

无人共谈麈,自酌引壶觞。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