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高歌归去来,春深采药卧天台。
即探仙洞桃花色,可似公门绛帐开。
沧海烟波宽钓艇,赤城霞气近楼台。
还闻旧社刘郎在,好共胡麻饭一杯。
拂袖高歌归去来,春深采药卧天台。
即探仙洞桃花色,可似公门绛帐开。
沧海烟波宽钓艇,赤城霞气近楼台。
还闻旧社刘郎在,好共胡麻饭一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教授辞官归隐天台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拂袖高歌归去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决然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决心和豪情。接着,“春深采药卧天台”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山中采药的宁静画面,也暗示了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生活态度。
“即探仙洞桃花色,可似公门绛帐开”两句,将主人公探索仙洞、欣赏桃花的场景与官场的“绛帐”(古代讲学的地方)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桃花的色彩与官场的庄重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胜过对权力地位的渴望。
“沧海烟波宽钓艇,赤城霞气近楼台”则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海浪与天空的广阔与楼台的近在咫尺,构成了一幅壮美而又宁静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大海与天空的辽阔与楼台的精致,展现了自然与人工之美。
最后,“还闻旧社刘郎在,好共胡麻饭一杯”表达了诗人对老友刘郎的思念,希望与他共享隐居生活中的简单快乐。这里的“胡麻饭”象征着简朴而纯粹的生活,与前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自然的转变,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大江来自岷山远,万里东流几深浅。
洪涛巨浪日舂撞,一派西随万山转。
万山峨峨翠黛浮,大孤小孤当中流。
高城远出武昌树,衰草微连鹦鹉洲。
茅屋人家住深岛,鸡犬不闻人迹少。
几行归雁日边来,一幅征帆天际小。
湘南雨歇秋风清,落木黯淡哀猿声。
荆门月出夜潮长,九疑山碧秋云横。
我生自是优游者,足迹何曾半天下。
长江万里欲神游,却喜今朝见图画。
图画再展未得休,似有模糊寒具浮。
只恐通仙忽飞去,惊绝当年痴虎头。
赤岸无波海尘起,蟠桃枝上花成子。
玉仙邂逅赴瑶池,云角凌空月如水。
孑孑干旌引素霓,白骡蹀躞骋骄嘶。
佩环流响入碧落,雾鬓约略风鬟低。
鸾尾金寒歌扇影,铢衣露湿香痕冷。
银汉斜回星彩沈,渐渐扶桑耀初景。
齐州九点春微茫,六龙腾驾催晨光。
空歌不到碧云梦,蝴蝶牵愁愁正长。
綵霞一灭琼台路,想像徒怜蕣英暮。
青鸟千霜去不还,犹许留情向豪素。
禅房夜半客不眠,携琴在月月在天。
为余爱琴复爱月,指下微风响七弦。
七弦悠悠凡几弄,月过星移天不动。
满院春烟散泣麟,无数飞花扑鸣凤。
曲终客去月亦沈,泠然一清世上心。
山高水流君不见,耳畔空存月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