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腾空众目惊,非因逐队叹浮生。
凭虚远引聊乘化,处晦深藏不矫情。
沈静无妨凝几席,和同随地近光明。
玉阶寄迹常相奉,好共金炉香篆清。
漠漠腾空众目惊,非因逐队叹浮生。
凭虚远引聊乘化,处晦深藏不矫情。
沈静无妨凝几席,和同随地近光明。
玉阶寄迹常相奉,好共金炉香篆清。
这首诗《尘》由清代诗人安念祖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尘世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漠漠腾空众目惊,非因逐队叹浮生”,开篇即以“漠漠腾空”之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仿佛诗人正置身于一片朦胧的空中,与众不同的存在引起旁观者的惊讶。然而,这并非因为诗人追逐群体而感到的无奈与叹息,而是对尘世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的体现。
颔联“凭虚远引聊乘化,处晦深藏不矫情”,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面对尘世的态度。他选择在虚无中寻求解脱,借自然之力随波逐流,享受着生命的变化。同时,在黑暗中深藏自我,不刻意掩饰或矫饰,保持真我本色。
颈联“沈静无妨凝几席,和同随地近光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即使身处喧嚣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让思绪凝聚于一方天地之间。同时,他相信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接近光明的道路,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尾联“玉阶寄迹常相奉,好共金炉香篆清”,诗人以玉阶为依托,象征着高尚的品格与追求。他愿意与他人共享这份清雅,无论是通过金炉中的香篆,还是内心的纯净,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尘世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