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访名山入惠阳,霞蒸回首隔扶桑。
将军建武原名岳,居士琅琊本姓王。
夹道赤松犹翠霭,几寻丹灶但苔荒。
麒麟阁上功成后,倘勒峰铭亦不妨。
为访名山入惠阳,霞蒸回首隔扶桑。
将军建武原名岳,居士琅琊本姓王。
夹道赤松犹翠霭,几寻丹灶但苔荒。
麒麟阁上功成后,倘勒峰铭亦不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名山的过程与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首联“为访名山入惠阳,霞蒸回首隔扶桑”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踏入名山的壮丽景象,霞光蒸腾,仿佛与遥远的扶桑相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颔联“将军建武原名岳,居士琅琊本姓王”则通过典故引入,提到了历史上的名将与高僧,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积淀。
颈联“夹道赤松犹翠霭,几寻丹灶但苔荒”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赤松依然苍翠,丹灶却已荒废,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尾联“麒麟阁上功成后,倘勒峰铭亦不妨”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使功成名就,留下纪念也是值得的,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叹,还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野晴欣出郭,幽探入萝烟。
诸洞虚分白,三岩势欲悬。
晴云长结雨,寒石暗通泉。
爱此深冬草,青青池水边。
君不见陶公饮酒负奇气,平生下笔五千字。
不肯上书干明主,安能束带见小吏。
归来不愿千顷田,但须囊中有酒钱。
男儿委身事权贵,摧眉折腰诚可怜。
朱君雄豪气如虎,风期直与陶公伍。
青袍银带不复视,壮年弃官如弃土。
雅性好酒兼好文,眼中富贵岂足论。
五花换酒召宾客,千金买书遗子孙。
人生百岁终萧索,如子从容胡不乐。
未似原生少宿储,却比苏家多负郭。
长安陌上久离群,子亦还山卧白云。
南岩桂树花自发,岁晚相看一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