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净炎暑,官居若蓬瀛。
落日人吏散,琴书有馀清。
烛至童子去,抚卷临前楹。
仰窥羲皇秘,俯探周孔情。
下上千万年,历历指掌明。
自从大道丧,圣哲希复生。
幸此未坠地,庶以开吾懵。
稍稍庭叶下,凄凄草虫鸣。
初月上东垣,露草光晶荧。
清景与心会,宵眠竟无成。
微吟倚青琐,天风起松声。
高秋净炎暑,官居若蓬瀛。
落日人吏散,琴书有馀清。
烛至童子去,抚卷临前楹。
仰窥羲皇秘,俯探周孔情。
下上千万年,历历指掌明。
自从大道丧,圣哲希复生。
幸此未坠地,庶以开吾懵。
稍稍庭叶下,凄凄草虫鸣。
初月上东垣,露草光晶荧。
清景与心会,宵眠竟无成。
微吟倚青琐,天风起松声。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秋夜读书》描绘了高秋时节,暑气消退,官署如同仙境般的宁静。夕阳西下,官员和吏员散去,诗人独自享受着琴书带来的清凉。夜幕降临,蜡烛照亮,童子离去后,他沉浸于书卷之中,思考着远古的羲皇之秘和儒家孔子之道,感叹历史长河中的智慧。诗人感慨自大道衰落以来,圣贤罕见,庆幸自己能在此时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尽管庭院落叶飘零,秋虫哀鸣,月升东墙,露水晶莹,这样的清幽景色触动了他的心灵,然而夜深人静,他却难以入眠,只能轻声吟咏,倾听松风在窗边轻轻作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