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人何处,青山杖策寻。
扣门惊雀梦,入院踏花阴。
一榻云栖冷,三杯草坐深。
低回耽绝胜,烟霭碧沉沉。
白社人何处,青山杖策寻。
扣门惊雀梦,入院踏花阴。
一榻云栖冷,三杯草坐深。
低回耽绝胜,烟霭碧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人的行径与心境,充满了隐逸与自然的韵味。首句“白社人何处”,以“白社”二字暗示友人居住之地的清幽与高雅,引出访友的意图,却未直接点明友人的所在,留下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接着,“青山杖策寻”一句,通过“青山”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友人所居环境的秀丽,也暗含了访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访者手持竹杖,踏足山间,一步步接近友人,这份行动中蕴含的耐心与期待,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情感的深度。
“扣门惊雀梦,入院踏花阴”两句,细腻地描绘了访者到达友人住所时的情景。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鸟儿的梦境,访者踏入庭院,脚步轻盈,不惊扰任何生灵,只留下一串淡淡的花香。这两句通过“惊”与“踏”两个动词,巧妙地表现了访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以及对友人生活空间的尊重与爱护。
“一榻云栖冷,三杯草坐深”则进一步展示了友人生活的简朴与超然。一席凉榻,仿佛与云同栖,远离尘嚣;三杯酒后,与草木为伴,心灵得以深深沉浸于自然之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友人生活环境的清静与雅致,也体现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低回耽绝胜,烟霭碧沉沉”两句,以“低回”形容访者在友人住所中的感受,既有对美景的流连忘返,也有对友情的深切感慨。烟霭沉沉的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暗示着访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者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尺楮回看十六年,残丹剥粉故依然。
得君品裁知增重,顾我聪明不及前。
小艇沿流吟落日,碧山浮玉涨晴烟。
诗中真境何容赘,聊续当年未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