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叹犊儿不唤牛。性如湍水急,碧波流。
只知甘乳做膏油。长随母,摆尾囗摇头。
渐渐骋无休。奔驰山谷路,入溪沟。
未从缰绊恣因由。贪香草。怎晓虎狼忧。
堪叹犊儿不唤牛。性如湍水急,碧波流。
只知甘乳做膏油。长随母,摆尾囗摇头。
渐渐骋无休。奔驰山谷路,入溪沟。
未从缰绊恣因由。贪香草。怎晓虎狼忧。
这首元代王哲的《小重山·喻牛子》是一首寓言诗,以牛为载体,寄寓了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描绘牛犊对母牛的依赖和不知警惕的行为,暗示了人应当有所警觉,不能一味沉溺于安逸之中。
"堪叹犊儿不唤牛",开篇即表达对牛犊无知的感叹,它不懂得呼唤保护者,形象地揭示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问题。"性如湍水急,碧波流",将牛的习性比喻为急流的河水,形容其冲动和直率,但也暗示了潜在的风险。
"只知甘乳做膏油",牛犊只知道享受母乳的滋养,而不知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长随母,摆尾囗摇头",描绘出牛犊跟随母牛的安逸状态,却不知独立成长的重要性。
"渐渐骋无休",随着成长,牛犊开始自由奔跑,但"奔驰山谷路,入溪沟",诗人警告它可能会迷失在未知的环境中。"未从缰绊恣因由",意味着牛犊没有受到约束,放任自流。
最后两句"贪香草,怎晓虎狼忧",点明了主题,牛犊只顾贪图眼前的美好,却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如同不知防范虎狼的存在。这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因为眼前的诱惑而忘却可能的危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强,语言简洁,通过牛犊的形象,传达了人生中应有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