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几度见兴亡,有客登台吊战场。
不道渔撨亦多事,坐移流水论斜阳。
中原几度见兴亡,有客登台吊战场。
不道渔撨亦多事,坐移流水论斜阳。
这首诗《题画》由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通过描绘一幅画面,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首句“中原几度见兴亡”,以“中原”象征广阔的历史舞台,点明了历史的更迭与兴衰。诗人以“几度”二字,强调了历史的多次轮回,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厚重。
次句“有客登台吊战场”,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位客人登上高台,面对曾经的战场遗址,心中涌起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里的“吊战场”不仅指对战争的哀悼,也暗含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和平的渴望。
第三句“不道渔撨亦多事”,转而从侧面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诗人看似不经意地提到“渔撨”,实际上是在借渔夫捕鱼之事,隐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人们的生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事务和责任。
最后一句“坐移流水论斜阳”,以景结情,将画面定格在夕阳西下、流水潺潺的宁静时刻。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坐移”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通过“流水”与“斜阳”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一幅画面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一身去中原,万里投南诏。
敢辞瘴疠入,得匪神明诮。
精忠胆弗渝,日月谅能照。
生还讵无期,老学益自劭。
亲知念行役,执酒请予釂。
毋为临岐恻,但作出门笑。
踟蹰城西路,指点云外峤。
有诗频寄君,尽写所历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