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来问姓名,宣平疑是古初平。
负薪出处天将曙,沽酒归时月又生。
鸡啄遗丹非有意,瓢悬老树寂无声。
寒泉满沼依然在,静夜长涵星斗明。
李白曾来问姓名,宣平疑是古初平。
负薪出处天将曙,沽酒归时月又生。
鸡啄遗丹非有意,瓢悬老树寂无声。
寒泉满沼依然在,静夜长涵星斗明。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游南山次刘晓窗韵二首(其二)》。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李白曾来问姓名,宣平疑是古初平。"
这两句通过提及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到访并询问山名的历史事实,表达了对过往文化遗迹的尊崇和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负薪出处天将曙,沽酒归时月又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清晨背柴火回到家中,然后在夜晚再次出来沽酒的情景。这里,“天将曙”和“月又生”分别象征了时间的流逝,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观察。
"鸡啄遗丹非有意,瓢悬老树寂无声。"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景象,鸡啄食剩下的米粒(“遗丹”)显得毫不经心,而挂在老树上的水瓢也静悄悄的,无一丝声音。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静态和动态,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平衡与和谐。
"寒泉满沼依然在,静夜长涵星斗明。"
最后两句则是对南山自然风光的一种总结。“寒泉”代表着清澈的泉水,“满沼”则表达了泉水的丰富与持久;“静夜长涵星斗明”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星空辉煌,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南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回忆,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历史传承的情感寄托。
寻僧坐清昼,会友践佳境。
兴寄徒自深,游观转便静。
荷翻一水香,柳散满阶影。
相从解巾屦,爱此夏日永。
熏垆鼻观通,汲井齿颊冷。
劳公具酒炙,饷我作汤饼。
同时得二士,俊发锥露颖。
高步不可攀,奇语尚堪省。
徐郎招不来,怅望终耿耿。
生平厌尘烦,老去合幽屏。
岂无亲朋乐,所虑乏规警。
长歌及黄农,妙处亦深领。
忆昔舟泊云锦溪,溪上故人知为谁。
读书亭中不草草,永平人物入深讨。
生平藉甚梅子真,我乃晚遇情相亲。
古人事业贵悠久,归欤访我同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