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曹宪金华山韵上李雁湖·其二》
《和曹宪金华山韵上李雁湖·其二》全文
宋 / 吴泳   形式: 古风

百卉冬具腓,乔松立霜雪。

老枝自擎重,既晚逾秀发。

劲挺真大臣,回邪走妖月。

金非百鍊刚,那不因翠屑。

(0)
翻译
百花在冬天都凋零了,只有高大的松树屹立在霜雪中。
老树枝干虽然沉重,但依然挺立,到了晚年反而更加繁茂。
它像坚强的大臣,抵挡邪恶,如同明月驱散阴霾。
黄金并非天生坚硬,如果没有经过千锤百炼,怎能承受翠绿的碎片。
注释
百卉:各种花卉。
冬具腓:冬天凋零。
乔松:高大松树。
霜雪:寒冷的天气。
劲挺:坚韧挺拔。
大臣:比喻坚强的人。
翠屑:翠绿的碎片,象征困难和挑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不拔和高洁自守。开篇“百卉冬具腓,乔松立霜雪”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冬日森林的肃杀气象,其中“百卉”指的是各种草木,“具腓”形容它们在严寒中依然坚持生长,而“乔松”则是高大的松树,立于雪霜之中,显得格外挺拔。

接着,“老枝自擎重,既晚逾秀发”两句,诗人通过对老枝的描述,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愈战愈勇的情怀。老枝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坚持,甚至比年轻时更加茂盛,这是对诗人内在品格的一种写照。

“劲挺真大臣,回邪走妖月”两句,则是诗人对理想中正直无私的大臣形象的赞颂。这里,“劲挺”指的是坚定不移的气节,“真大臣”则是那种能够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人物。而“回邪走妖月”则是比喻这些清廉之士在污浊的世道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光明磊落,宛如皎洁的月亮,不为世俗所染。

最后,“金非百鍊刚,那不因翠屑”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心坚定信念的一种肯定。这里的“金”喻指高尚纯粹的心志,而“百鍊刚”则是经过无数次锤炼依然坚不可摧的比喻。而“那不因翠屑”则表达了诗人即便是在物欲横流、诱惑纷呈的情况下,也不会因为一点点外界的引诱而动摇自己的初衷。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崇高情操。

作者介绍

吴泳
朝代:宋   字:叔永   籍贯:潼川   生辰: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明道人归西林,求题院额,作此送之

昔从岐阳狩,簪缨满翠微。
十年劳我梦,今日送师归。
曳尾龟应乐,乘轩鹤谩肥。
含情题小篆,将去挂岩扉。

(0)

月真歌(月真,广陵妓女,翰林殷舍人所录。

扬州胜地多丽人,其间丽者名月真。
月真初年十四五,能弹琵琶善歌舞。
风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娇莺百般语。
扬州帝京多名贤,其间贤者殷德川。
德川初秉纶闱笔,职近名高常罕出。
花前月下或游从,一见月真如旧识。
闲庭深院资贤宅,宅门严峻无凡客。
垂帘偶坐唯月真,调弄琵琶郎为拍。
殷郎一旦过江去,镜中懒作孤鸾舞。
朝云暮雨镇相随,石头城下还相遇。
二月三月江南春,满城蒙蒙起香尘。
隔墙试听歌一曲,乃是资贤宅里人。
绿窗绣幌天将晓,残烛依依香袅袅。
离肠却恨苦多情,软障薰笼空悄悄。
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
人间想望不可见,唯向月真存旧心。
我惭闒茸何为者,长感余光每相假。
陋巷萧条正掩扉,相携访我衡茅下。
我本山人愚且贞,歌筵歌席常无情。
自从一见月真后,至今赢得颠狂名。
殷郎月真听我语,少壮光阴能几许。
良辰美景数追随,莫教长说相思苦。

(0)

陈觉放还至泰州,以诗见寄,作此答之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0)

赋得彩燕

缕彩成飞燕,迎和启蛰时。
翠翘生玉指,绣羽拂文楣。
讵费衔泥力,无劳剪爪期。
化工今在此,翻怪社来迟。

(0)

爱敬寺有老僧尝游长安言秦雍间事历历可听…

白首栖禅者,尝谈灞浐游。
能令过江客,偏起失乡愁。
室倚桃花崦,门临杜若洲。
城中无此景,将子剩淹留。

(0)

谢文靖墓下作(时闽岭用师,契丹陷梁宋)

越徼稽天讨,周京乱虏尘。
苍生何可奈,江表更无人。
岂惮寻荒垄,犹思认后身。
春风白杨里,独步泪沾巾。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