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三里泐溪阴,览胜先存避世心。
湖海岩峦原不少,风尘归客只难寻。
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
岘首至今传盛事,肯将华鬓换黄金。
城西三里泐溪阴,览胜先存避世心。
湖海岩峦原不少,风尘归客只难寻。
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
岘首至今传盛事,肯将华鬓换黄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石岩的游览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城西三里泐溪阴”,点明了地点,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下来,“览胜先存避世心”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前就怀有的超脱世俗的心态,预示着这次游览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湖海岩峦原不少,风尘归客只难寻”两句,通过对比广阔的自然景观与归心似箭的旅人,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精神追求之间的联系。这里的“湖海岩峦”象征着无限的自然世界,而“风尘归客”则代表了渴望逃离尘世纷扰的心灵。这两句诗巧妙地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自由的渴望。
“流霞且酌壶中月,清梦能披物外襟”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绘。他选择在月光下饮酒,仿佛是在与自然共饮,享受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清梦”不仅指梦境,更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最后,“岘首至今传盛事,肯将华鬓换黄金”两句,以历史上的岘首山盛事为引,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成就的怀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反问: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是否愿意放弃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富足?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一种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刻思考。
岂是花源里,承春节候偏。
寒光千树合,消息一枝传。
素艳明斜日,轻香淡晚烟。
不烦春雪妒,每荷冻醪怜。
嫩蕊风犹护,疏条月与妍。
摘来疑是玉,飘处不成茵。
静爱薰书卷,欢宜匝几筵。
远芬来翠羽,高韵入鸾笺。
逸藻推何逊,新诗愧惠连。
欲将梅萼句,聊和棣华篇。
阳历山前巉削壁。倒挂云岩石洞黑。
未解源泉何处寻,但见长空一道白。
远望还同玉柱观。近看却似泻冰盘。
旋和甘露灌僧顶,忽傍飘风洒客冠。
崩崖陡下数千级。石面苔花泫泫湿。
曳来云脚共斜飞,迸出山腰还倒立。
山腰云脚路重重。小桥转过碧冥濛。
珠幕光中开古殿,雷声吼处度遥钟。
二十琉璃鉴石室。绛帏閟护金仙骨。
却从瀑里现龛灯,髣髴银河吐海日。
半空分沥入山厨。竹笕探来石臼储。
敲火石头自战茗,咒泉钵底乱喷珠。
千奇百幻看难尽,闪日摇山目乍瞬。
赴壑迢迢知几深,攒峰窅窅望逾峻。
夜半磬声窟里传。游人惊立暝林烟。
山僧却道耳根熟,偏向岩端结静缘。
《游阳历岩观瀑布》【明·李之世】阳历山前巉削壁。倒挂云岩石洞黑。未解源泉何处寻,但见长空一道白。远望还同玉柱观。近看却似泻冰盘。旋和甘露灌僧顶,忽傍飘风洒客冠。崩崖陡下数千级。石面苔花泫泫湿。曳来云脚共斜飞,迸出山腰还倒立。山腰云脚路重重。小桥转过碧冥濛。珠幕光中开古殿,雷声吼处度遥钟。二十琉璃鉴石室。绛帏閟护金仙骨。却从瀑里现龛灯,髣髴银河吐海日。半空分沥入山厨。竹笕探来石臼储。敲火石头自战茗,咒泉钵底乱喷珠。千奇百幻看难尽,闪日摇山目乍瞬。赴壑迢迢知几深,攒峰窅窅望逾峻。夜半磬声窟里传。游人惊立暝林烟。山僧却道耳根熟,偏向岩端结静缘。
https://shici.929r.com/shici/FPZJ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