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依约,拂鹅笺,乞赠天涯愁句。
水底山眉多好影,苦被乱荷遮住。
六柱船红,双鬟人翠,傍叶调弦语。
夕烟浮动,飒然吹起凉雨。
又若招我琼樽,红炉之侧,旧日曾眠处。
芳草西泠苏小宅,冷曳湖风寻去。
荻响鸥醒,柳疏莺避,那信秋如许。
梦回人远,隔楼摇过江橹。
风情依约,拂鹅笺,乞赠天涯愁句。
水底山眉多好影,苦被乱荷遮住。
六柱船红,双鬟人翠,傍叶调弦语。
夕烟浮动,飒然吹起凉雨。
又若招我琼樽,红炉之侧,旧日曾眠处。
芳草西泠苏小宅,冷曳湖风寻去。
荻响鸥醒,柳疏莺避,那信秋如许。
梦回人远,隔楼摇过江橹。
这首《念奴娇》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开篇“风情依约”,诗人以细腻的情感铺垫,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感受那份微妙而深沉的情愫。“拂鹅笺,乞赠天涯愁句”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赠予远方的愁绪,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重量与距离感。
接着,“水底山眉多好影,苦被乱荷遮住”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水面倒映的山影与杂乱的荷花进行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暗示了情感世界的复杂与无奈。
“六柱船红,双鬟人翠,傍叶调弦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红色的船只、翠绿的人影以及叶间的琴声,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韵律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夕烟浮动,飒然吹起凉雨”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夕阳的余晖与轻柔的凉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又若招我琼樽,红炉之侧,旧日曾眠处”一句,诗人似乎在召唤着过去的美好时光,与友人共饮美酒,围炉取暖,回忆往昔的温馨与快乐,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芳草西泠苏小宅,冷曳湖风寻去”则将思绪引向了西湖畔的苏小小故居,通过冷风的吹拂,勾起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最后,“荻响鸥醒,柳疏莺避,那信秋如许”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芦苇的声响、鸥鸟的惊醒、稀疏的柳树与躲避的黄莺,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季节变换的动态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梦回人远,隔楼摇过江橹”则是对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人在远方,梦中却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通过摇动的江船,象征着情感的连结与穿越时空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念奴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情感、自然、历史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