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全文
唐 / 岑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0)
注释
岸雨:岸边的雨。
城头:城墙的顶部。
黄鹂:一种鸟,叫声清脆,多见于中国古典诗词中。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塞北:长城以北地区,泛指北方边疆。
飘客泪:游子的眼泪,比喻思乡之情。
边柳:边疆的柳树,常用于寄托离别与思乡之情。
乡愁:对家乡的思念和忧伤。
白发:白色的头发,象征年老。
悲:感到悲伤。
明镜:明亮的镜子,比喻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状态。
青春:年轻的时候。
敝裘:破旧的大衣,这里比喻年华逝去,生活困顿。
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万里使:远行万里的使者,指长途出使的任务。
闻已到:听说已经到达。
瓜州: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附近,这里是泛指边远之地。
翻译
雨水沿着城墙流过,黄鹂鸟飞上了戍楼。
边塞北风吹得游子落泪,边疆的柳树挂满了思乡的忧愁。
照镜子时为满头白发而悲伤,青春已逝,只换来破旧的衣裳。
您从遥远的地方出使,听说已经到达了瓜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边塞的孤独与乡愁。开篇“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两句,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雨水浸湿了边塞的城墙,而黄鹂鸟儿在高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旅人的故事。

“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不舍。塞北的客人眼中含泪,而那边塞的小柳树也像是挂满了他们的乡愁。在这里,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物,以此来强化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哀伤。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的衰老;而“青春换敝裘”,则是在感慨于年华易逝,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最后,“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关注和期待。这里的“瓜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诗人通过提及这位旅人已经到达的地方,强调了他对消息传来的关心以及对那位旅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而丰富,充分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与苍凉,以及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
朝代:唐   籍贯:南阳   生辰:约715-770年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念姊

淮阴古壮士,甚感漂母情。
而况我同气,由来恩爱并。
一朝遭世患,舍之以徂征。
惟当欲去时,涕泗下交倾。
荏苒岁年莫,两鬓各星星。
每念焚须事,怛焉心内惊。
老去成飘荡,所志在偷生。
顾往申申詈,詈我久远行。
我欲喻中怀,独有弦歌声。
弦歌清且悲,一鼓泪已零。
再鼓三叹息,四座不忍听。
可随晨风去,长跪陈素情。

(0)

赠别汪定海(二首)

前舟已云发,后舟更谁待。
春事动江皋,客愁满山海。
别晷只须臾,会期知何在。
亦既违素心,安得颜不改。
¤

(0)

雨夜泊秀州城下忆僚友作

晨风变淑景,春霞启阴期。
云根结翳翳,雨足散垂垂。
鄙人独言迈,去棹不得维。
路无行轮声,岸有荒楚滋。
暮抵秀城下,夜泊河水湄。
游鱼返深渚,啼鹃起重基。
客途玩物理,宁不恋所思。

(0)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

青云志已乖,白头《玄》懒草。
家贫无宿储,逐食在远道。
风霜灭容鬓,忧虞损襟抱。
不有同心人,谁其慰枯槁。
¤

(0)

自述(二首)

家无十日程,归计苦难成。
为客忧饥馁,频年仗友生。
刚肠随世屈,白发向人明。
争似湖居好,扁舟载月行。

(0)

岁暮感怀(四首)

已被虚名误,偷生亦偶然。
兵戈十年久,妻子几家全。
往事溪云外,余龄逝水前。
艰难有如此,何日赋归田。
¤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