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悟无生,不识无生理。
偶来兰若幽,颇爱禅房美。
松竹韵虚籁,花药绽春蕊。
烟浮鼎上云,鸟啄窗间纸。
敲火煮古铛,烹茶漉新水。
身心一潇洒,未可耽乎此。
一向悟无生,不识无生理。
偶来兰若幽,颇爱禅房美。
松竹韵虚籁,花药绽春蕊。
烟浮鼎上云,鸟啄窗间纸。
敲火煮古铛,烹茶漉新水。
身心一潇洒,未可耽乎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偶然来到德寿寺禅房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房的静谧与美好。诗中以“一向悟无生,不识无生理”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无生之理的领悟与追求,随后通过“偶来兰若幽,颇爱禅房美”两句,点明了地点并流露出对禅房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松竹韵虚籁,花药绽春蕊”描绘了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致,松竹的轻声细语与花朵的绽放,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宁静和谐的氛围。“烟浮鼎上云,鸟啄窗间纸”则进一步渲染了禅房的幽静与自然的融合,烟云缭绕,鸟儿在窗外轻啄,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最后,“敲火煮古铛,烹茶漉新水”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一幕,通过煮茶这一细节,传达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身心一潇洒,未可耽乎此”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对尘世的超脱与放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房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