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汉祀亭,何如集灵台。
茂陵秋草绿,汉武非仙才。
借问汉祀亭,何如集灵台。
茂陵秋草绿,汉武非仙才。
这首诗以汉祀亭为题,通过对比汉祀亭与集灵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汉武帝的思考。诗人黄毓祺在诗中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将汉祀亭与集灵台进行比较,暗示了汉武帝虽有雄心壮志,但最终未能成仙,其功业与梦想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有些虚幻。
“借问汉祀亭,何如集灵台。” 开篇以设问的方式引入主题,汉祀亭与集灵台作为两个历史遗迹,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意义。汉祀亭可能象征着汉武帝对祭祀、祖先崇拜的重视,而集灵台则可能代表了他追求长生不老、超凡入圣的理想。
“茂陵秋草绿,汉武非仙才。” 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秋草绿意盎然,却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诗人通过“非仙才”的评价,表达了对汉武帝未能实现其超凡脱俗梦想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哲学探讨。
画叉高展秋■■,磊落长身一区玉。
天风吹我过衡湘,彷佛青岩白沙曲。
名手宋文元仲圭,古劲笔力挽与齐。
即今画欠铁钩锁,茎驽叶钝俗不医。
良朝客满东轩外,起立如墙开眼界。
梢长便欲破屋椽,室小檐低不容挂。
枝枝叶叶竹意中,无枝叶处皆清风。
汤瓶火急作蟹语,瞪视大幛空复空。
细思似有百怪助,妙在无意非人工。
南溪上品潇湘种,愁绝烟林什伯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