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郭靖父还金陵·其二》
《送郭靖父还金陵·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忆昨相从戎马间,屡披锦诰慰苍颜。

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

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

(0)
注释
忆昨:回忆过去。
相从:一同。
戎马:战争。
锦诰:华丽的诏书。
苍颜:苍老的脸庞。
烟尘:战争中的烽烟尘土。
疆陲:边境。
风雪:风雪。
道路艰:道路艰难。
子负此名:你因这个名声。
心已白:内心已苍老。
鬓徒斑:头发斑白。
一杯握手:举杯对酌。
无它祝:没有更多祝愿。
归为移文:回归后写文章。
问北山:向北山发问。
翻译
回忆起往昔一同征战的日子,常常披着华丽的诏书来安慰我这苍老的脸庞。
我们一起经历过边疆的烽火与艰辛,风雪中共同熟悉了那艰难的道路。
你因名声而疲惫,内心已如白发般苍老,而我却一事无成,只是头发斑白。
举杯对酌,没有更多的祝愿,只希望回归后能以文章向北山发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战场上共同战斗的情景,以及对朋友离别时的感慨和祝愿。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忆昨相从戎马间"一句,通过回忆过去共同经历战争的日子,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屡披锦诰慰苍颜"则表现出朋友之间的关心与支持,锦诰可能指的是奖励或勉励的话语,而“慰苍颜”则是形容安抚心灵,让对方感到温暖。

接下来的两句"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描述了战争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友情依然坚固不屈。

随后的"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可能是因为年岁已高,头发斑白,而自己仍未有所成就,但朋友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名声。

最后一句"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则是在送别时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诗人通过举杯、握手等动作传达了自己的情感,而“归为移文问北山”可能是表达了对朋友未来之路的关切和询问。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和周明瞻秋香五首·其二

月窟仙人冷淡妆,鹅黄衫子翠罗裳。

虽无妖艳誇尘俗,别是人家一种香。

(0)

和周明瞻秋香五首·其四

山腰水际有馀青,造物多应特禀灵。

桃李无言甘避舍,可怜黄菊强仪刑。

(0)

和陈子良海棠四首·其三

雨后花头顿觉肥,细看还是旧风姿。

坐馀自有香芬馥,不许凡人取次知。

(0)

伯洪以铁拄杖见寄二绝谢之·其二

铁杖君家收几年,更原古意赋成篇。

寄来岂为资扶策,应见予心老益坚。

(0)

扫坟东山感旧示十五侄

四十年前此读书,与君俱欲上亨衢。

君虽未达心犹壮,我已衰颓作老夫。

(0)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其八

篮舆亟欲到柴门,终日驱驰亦苦辛。

野外莫嫌车骑少,笙歌两部自随人。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