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水何曾阅放镫,山庄故事始相仍。
分明八识田间幻,都道中元夕里应。
影向风边无碍定,光于月分不微增。
酬馀节令归岩馆,露重星稀夜景澄。
塞水何曾阅放镫,山庄故事始相仍。
分明八识田间幻,都道中元夕里应。
影向风边无碍定,光于月分不微增。
酬馀节令归岩馆,露重星稀夜景澄。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夜晚放河灯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灯在水中飘荡的情景,与山庄的故事相呼应,寓意深远。
首联“塞水何曾阅放镫,山庄故事始相仍”开篇即点明主题,塞水(可能指河流)似乎见证了无数的放灯仪式,而山庄的故事也与此相关联,暗示着传统习俗的延续和传承。
颔联“分明八识田间幻,都道中元夕里应”运用了佛教中的“八识”概念,将中元节的放灯活动比喻为心灵的幻象,强调了这一节日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触动和影响。
颈联“影向风边无碍定,光于月分不微增”描绘了河灯在风中摇曳,光影与月色交织的画面,表现了自然与人为活动的和谐共存,同时也蕴含了对平静与稳定的追求。
尾联“酬馀节令归岩馆,露重星稀夜景澄”收束全诗,表达了节日结束后,人们回到岩馆(可能指庙宇或山洞)休息的情景,以及夜深露重、星空稀疏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中元节放河灯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