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口》
《十口》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十口愁艰食,夫田不纳租。

大禾霜降少,晚稻小寒无。

白蚬频肥鸭,青虫未饱乌。

滑甘调幼妇,好媚九旬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社会动荡时期,一个家庭在粮食短缺和生活困苦中的艰难生存状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十口愁艰食”,开篇即点明了家庭成员众多,生活压力巨大,愁绪满溢。接着,“夫田不纳租”一句,揭示了农民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无法按时缴纳地租,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大禾霜降少,晚稻小寒无”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作物收成的稀少,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和歉收的现实。霜降和小寒时节本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但诗人却说“少”和“无”,暗示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白蚬频肥鸭,青虫未饱乌”则通过动物的觅食行为,侧面反映了食物的稀缺。白蚬(一种淡水贝类)虽肥美,但不足以满足需求;青虫虽多,但乌鸦尚未饱足,可见食物之匮乏。

最后,“滑甘调幼妇,好媚九旬姑”一句,描述了家庭成员为了应对困境,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来维持生计。这里“调幼妇”可能是指让年轻女性参与更繁重的劳动或承担更多家务,而“媚九旬姑”则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让年老的长辈接受更为艰苦的生活条件。这一细节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为求生存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时期普通家庭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与林蕴同之蜀途次嘉陵江认得越鸟声呈林林亦闽中人也

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

伤心激念君深浅,共有离乡万里情。

(0)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

句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

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

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

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0)

秋气尚高凉

秋气尚高凉,寒笛吹万木。

故人入我庭,相照不出屋。

山川虽远观,高怀不能掬。

(0)

诗偈·其八十五

谁家郎君子,开眼造地狱。

枉法取人钱,养那一群贼。

饶伊家户大,业成出不得。

除非轮回满,换形偿他力。

看君骑底驴,总是如此色。

无事被鞭杖,有理说不得。

(0)

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籍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0)

游枋口·其二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