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游古新秦,打包过黄河。
跛跛登摧车,白发仍荷戈。
行人十七八,儿女载骆驼。
戍鼓已断肠,况乃有边歌。
归来见二老,坏衲夙昔磨。
举头僧伽塔,便如到补陀。
软语作许甘,耄矣所得多。
随堂一钵饭,扪腹端无他。
度淮太早生,船鼓将鸣鼍。
且置茶铛事,谁独相诋诃。
顷游古新秦,打包过黄河。
跛跛登摧车,白发仍荷戈。
行人十七八,儿女载骆驼。
戍鼓已断肠,况乃有边歌。
归来见二老,坏衲夙昔磨。
举头僧伽塔,便如到补陀。
软语作许甘,耄矣所得多。
随堂一钵饭,扪腹端无他。
度淮太早生,船鼓将鸣鼍。
且置茶铛事,谁独相诋诃。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回忆年轻时游历古新秦,跨越黄河,体验了战争的残酷,头发已白却仍然持戈作战。诗中还提到了行人在路上见证了儿女乘坐骆驼的情景,边疆的鼓声已经断绝,但依旧有边塞的歌谣传唱。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心绪难断。
老者归来后,遇见两位老友,他们的衣衫已破烂,如同昔日磨损的经文。诗中提到的“举头僧伽塔,便如到补陀”可能是比喻他们的心境或处境,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寺庙或精神圣地。
在随堂吃的一钵饭后,他们只是轻抚腹部,没有其他的奢望。这一切都发生在度过淮河太早的时候,船夫们即将敲响船鼓。诗人劝说不要为茶铛之事过于计较,谁又会独自批评指责呢?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展现了老者对于生活、战争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哲学思考。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馀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
因逢内火千家静,便睹行春万木荣。
深浅山容飞雨细,萦纡水态拂云轻。
腰章本郡谁相似,数日临人政已成。
自从去岁别流沙,独恨今秋归望赊。
将谓西南穷地角,谁言东北到天涯。
山河远近多穹帐,戎俗迢观少物华。
六月尚闻飞雪片,三春岂见有烟花。
凌晨倏闪奔雷电,薄暮斯须敛霁霞。
傍对崇山形屹屹,前临巨壑势呀呀。
昨来羁思忧如捣,即日愁肠乱似麻。
为客已遭迍否事,不知何计得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