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跸遥看峰对门,夷嵏兰若静风幡。
阇黎道左纷迎驾,想厌清閒未厌喧。
停跸遥看峰对门,夷嵏兰若静风幡。
阇黎道左纷迎驾,想厌清閒未厌喧。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巡幸时,于岣嵝山上所见之景及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庄严,以及僧侣们对皇上的恭敬与欢迎。
首句“停跸遥看峰对门”,生动地描绘了皇帝在行进途中,远眺岣嵝山的情景。一个“遥”字,既表现了山势的高峻,也暗示了皇帝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敬畏。同时,“峰对门”则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山峰与皇帝视线的直接对话。
次句“夷嵏兰若静风幡”,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寺庙的宁静氛围。“夷嵏”可能是指山名或山的形态,而“兰若”则是佛教寺院的别称。此处通过“静风幡”这一细节,不仅突出了寺庙的宁静,也暗示了佛法的超然与平和,仿佛连风都带着禅意,静静地拂过风幡。
后两句“阇黎道左纷迎驾,想厌清閒未厌喧”,则从侧面反映了皇帝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态度。通过“阇黎”(指僧侣)的迎接,以及对“清閒”的“想厌”与“未厌”的对比,展现了皇帝在享受宁静的同时,或许也感受到了外界喧嚣的渴望。这种微妙的心理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让人感受到皇帝作为统治者,在权力与宁静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交织,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宗教氛围与人物心理融为一体,展现了清代帝王巡幸时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文史承家学,冠裳继世英。
壮年方识面,少日已知名。
气岸平山峻,风神晋水清。
昂藏鹍独舞,奋迅鹄高横。
受职初分歙,催储暂过京。
捧邮频速驿,劝稼复观耕。
岂拟桓温喜,终令凿齿迎。
连枝依地主,同气得春卿。
常棣诗重咏,埙篪韵互鸣。
茱萸偕九日,风雨会彭城。
共被何留恋,朋簪况合并。
两都游宦意,十载别离情。
旧念通家谊,新开煖社盟。
我行应是弟,君齿合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