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几曾散,却作一楼贮。
明月夜夜来,无人敢携去。
白云几曾散,却作一楼贮。
明月夜夜来,无人敢携去。
这首诗以“东山寺题楼壁”为背景,描绘了白云与明月的自然景象,通过“几曾散”和“夜夜来”展现了云和月的恒久与变化,而“却作一楼贮”和“无人敢携去”则赋予了这些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与瞬间的思考。
“白云几曾散”,白云在天空中飘荡,似乎从未真正散去,它始终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却作一楼贮”,这句诗巧妙地将白云拟人化,仿佛白云被收藏于楼阁之中,既表现了白云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珍藏。
“明月夜夜来”,明月如同忠实的伴侣,每晚都准时出现在夜空中,它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光明,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无人敢携去”,这里的“无人敢”并非指没有人能带走,而是强调了明月的不可触碰与不可完全拥有,它只能在夜空中静静照耀,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白云和明月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变与变化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贮”和“携去”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