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湖上成绝句呈刘伯声四首·其四》
《湖上成绝句呈刘伯声四首·其四》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谁道原头春未回,柳梢黄软冻齐开。

争惊腊日峥嵘尽,忽问田翁乞野梅。

(0)
注释
原头:田野的边缘或远处。
春未回:春天尚未完全回归。
柳梢黄:柳树新叶初生,颜色嫩黄。
冻齐开:柳叶因寒冷而冻裂,但开始生长。
腊日:农历十二月,冬季最后一个月。
峥嵘尽:形容冬日的严寒和峻峭不再明显。
田翁:老农。
乞野梅:请求野生的梅花,可能象征着寻求生机或希望。
翻译
谁说春天还没回到原野,柳树梢头的嫩黄已经冻裂开来。
冬日的严寒不再显眼,忽然我向农夫询问能否得到一枝野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耒的作品,名为《湖上初成四首(其四)》。在这短暂的四行中,诗人巧妙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和心境。

"谁道原头春未回,柳梢黄软冻齐开。"

这里,诗人通过质疑的声音,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迫切期待。"原头"指的是最初的、原始的状态,即春天的开始,而"春未回"则暗示了一种春意盎然却迟迟不到的矛盾情感。接着的"柳梢黄软冻齐开"则生动地描绘了柳树在初春时节渐渐抽芽、变绿的景象,"黄软"形容柳絮的颜色和质感,而"冻齐开"则是指柳枝上的嫩绿新叶初放,仿佛被轻柔的露水濡湿。

"争惊腊日峥嵘尽,忽问田翁乞野梅。"

这两句诗转换了情景和对话的场合。"争惊腊日峥嵘尽"中的"争惊"意味着人们对于春天来临的急切期待,而"腊日"则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五日,按农历计算,大约在公历1月中旬,此时大寒已过,但春意未浓,故用"峥嵘尽"形容残冬凛冽的气息尚存。接下来的"忽问田翁乞野梅"则是诗人设想了一幅田间老农与诗人对话的情景。在这寒冷而又寂寞的早春,诗人向老农询问关于野生梅花的情况,似乎是在寻找春天的消息。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探索,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于季节更迭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闽山庙里赛灵神水陆珍羞满案陈最爱鲜红盘上果荔枝如锦色犹新·其十二

流苏绡帕缀双悬,百对华灯火树燃。

五帝行宫初出境,家家香火送神钱。

(0)

怀平夫

客里思君路渺茫,回看往事更凄凉。

十年夜半罗山雨,若不销魂也断肠。

(0)

过东平城北元故丞相墓

谁家翁仲卧荒坟,闻是先朝旧相君。

三百年中来往客,几人下马看碑文。

(0)

送李子行太守谪茶陵·其三

楚江遥望隔天涯,盛世南迁道路赊。

满目春光无限泪,清明风雨马头花。

(0)

青楼侠气赠李姬·其四

绿云慵理黛痕销,时把金簪竹上敲。

但得黄金能买赋,何须珠翠斗妖娆。

(0)

送朝宗上人还金山

天涯行脚偶相逢,又向空门忆旧松。

千里月嘶春涧马,半江云起晓堂龙。

临流独浣归山衲,礼佛重鸣到寺钟。

闻说慈航堪度世,几时禅榻待周颙。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