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亭上望桐江,烟水茫然隔锁窗。
擢第蚤同丹桂树,从军俱在碧油幢。
天遥皓月人千里,书托红鳞锦一双。
开府时多家令瘦,酒旗犹恐未相降。
望江亭上望桐江,烟水茫然隔锁窗。
擢第蚤同丹桂树,从军俱在碧油幢。
天遥皓月人千里,书托红鳞锦一双。
开府时多家令瘦,酒旗犹恐未相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隔绝与怀念的意境。开篇“望江亭上望桐江,烟水茫然隔锁窗”两句,通过望江亭这个特定的空间背景,表达了诗人远眺桐江时所感受到的那份茫茫烟水之中带来的隔绝感和寂寞感。这里的“锁窗”不仅是物理上的阻隔,更有着精神上的孤独与封闭。
接着,“擢第蚤同丹桂树,从军俱在碧油幢”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擢第(一种仙草)和丹桂的形象,以及将从军(出征的士兵)置于碧油幢(用碧色丝绸制成的车帐)之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又不失壮阔的情境。
在“天遥皓月人千里,书托红鳞锦一双”两句中,“天遥”表达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而“皓月”则象征着纯洁和明亮。诗人通过托付书信给远方的人,借助“红鳞锦”这一细节,不仅传递了思念之情,也透露出一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开府时多家令瘦,酒旗犹恐未相降”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繁华时的盛况与现实中的萧条,以及对战争(酒旗)带来的恐惧和不安,表达了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