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相传逢掖衣,如今结果亦随时。
二三子遂舍瑟作,七十翁方扶杖嬉。
野老忧晴妨宝穑,社人怕雨湿灵旗。
遥知铃阁无歌管,一点青灯照董帷。
家世相传逢掖衣,如今结果亦随时。
二三子遂舍瑟作,七十翁方扶杖嬉。
野老忧晴妨宝穑,社人怕雨湿灵旗。
遥知铃阁无歌管,一点青灯照董帷。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年轻时与老年的不同境遇,以及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担忧,展现了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主题。
"家世相传逢掖衣,如今结果亦随时。" 这两句表达了家族传承的衣物如今已经穿在身上,而且果实成熟也是顺其自然的。这不仅是对待物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接受。
"二三子遂舍瑟作,七十翁方扶杖嬉。" 这两句描绘了年轻时不愿意工作,只想玩耍,而到了七十岁才开始依靠拐杖悠然自得的情景。这是对人生阶段的刻画,也隐含了年轻时的无知与老年后的释然。
"野老忧晴妨宝穑,社人怕雨湿灵旗。" 这两句则表现了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担心,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信仰。这反映了农业社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的特点。
"遥知铃阁无歌管,一点青灯照董帷。"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似乎已经不再为世间的喧嚣所动,而是选择了内心的平静。这也许是对前文中种种烦恼的一种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琐事,达观天下的诗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