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李世昌挽乃丈人三首·其二》
《为李世昌挽乃丈人三首·其二》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九重渊底枕龙窝,不肯为霖奈尔何。

一夜风雷龙已去,寒云渺渺海空波。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龙的离去与自然界的反应,充满了哲理意味。

首句“九重渊底枕龙窝”,运用象征手法,将龙窝比作深渊底部,隐喻着龙的居所深不可测,同时也暗示了龙的神秘与力量。这里的“九重”不仅指深度,也暗含了层次丰富、深远莫测之意。

次句“不肯为霖奈尔何”,表达了龙虽然拥有带来雨水的能力(霖雨),却不愿施予人间,似乎对人间的苦难无动于衷。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龙的自由与人类的无奈,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某种对立与疏离。

第三句“一夜风雷龙已去”,描述了龙在某个夜晚突然离开的情景,伴随着强烈的风雷声。这一句通过动态的场景转换,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龙的离去带来了某种不可预知的变化。

最后一句“寒云渺渺海空波”,描绘了龙离去后留下的景象:天空中飘着寒冷的云朵,海面上波涛汹涌,一片空旷与寂静。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龙离去后的孤独与空虚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的象征性描绘,以及自然现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探索。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前上陵德胜门

先皇巡狩日,此地即行宫。

拜舞千官肃,飞扬八骏雄。

雕弓开塞雾,鼍鼓振山风。

今日繁华歇,重过恨不穷。

(0)

行路难五首·其四

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

世事风波纷荡漾,变化无方何可状。

公旦金縢功罔判,伏波铜柱师何壮。

周王汉帝岂不明,谗言入耳心不谅。

骨肉天亲尚有疑,他人岂得无迁放。

生命飘蓬随所向,繁华谁保不凋丧。

何为坐叹行复嗟,郁陶终日忧讥谤。

(0)

和赵库部元实景云篇

卿云郁郁覆中天,烂结绯文五色鲜。

光泛紫霄流凤盖,影垂金阙照龙旃。

渐看捧日归仙掌,故欲从龙袅御筵。

此日仙郎挥藻赋,蓬莱亲献沐恩篇。

(0)

襄县城东即事

春晴汝岸曲,夜雨襄祠东。

日出冥濛雾,天垂断续虹。

关梁临水闭,驰道与山通。

旦夕龙舆度,千城望幸中。

(0)

春夕同李考功道旧

下马春庭夕,明灯夜雨深。

人多新岁感,日有故园心。

磨灭名题柱,凄凉赋卖金。

十年同省旧,谁念各如今。

(0)

禽言六首·其二

得过且过,风雨冥冥巢欲堕。

饱暖当时不自知,炎凉此日方参破。得过且过。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