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天台去,先为剡水寻。
秋行万山出,夜宿一庵深。
燕语调花气,猿归带讲心。
年年石梁兴,送尔益沈吟。
欲向天台去,先为剡水寻。
秋行万山出,夜宿一庵深。
燕语调花气,猿归带讲心。
年年石梁兴,送尔益沈吟。
这首明代徐渭的诗《聚法师将往天台止其徒玉公庵中余为留信宿》描绘了诗人对朋友法师即将前往天台山的离别情景。首句“欲向天台去”,表达了法师的决心和向往,而“先为剡水寻”则暗示了旅程的起点和沿途的山水之美。
“秋行万山出”描绘了秋季出行,穿越连绵的群山,画面壮丽而富有诗意。接着,“夜宿一庵深”写出了旅途中的夜晚,法师将在深山里的庵中歇息,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
“燕语调花气,猿归带讲心”通过燕子的呢喃和猿猴归巢的场景,寓言般地展现了法师内心的禅定与学术追求,即使在自然之中,也保持着修行者的专注。
最后两句“年年石梁兴,送尔益沈吟”,表达了诗人每年都会期待法师来访,但每次送别都让他陷入深深的沉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友情,又流露出对佛法修行的敬仰和思考。
秋夜何迢迢,一梦八九觉。
孤舟寄风雨,短烛才自照。
冥冥高云过,寂寂山鬼啸。
展转谁与欢,漂泊未可料。
昔我自兹迈,春华巧相笑。
今我复来此,落叶纷满道。
客行无远近,劳苦略同调。
一岁再羁旅,人生岂长少。
良无二顷田,讵得守蓬藋。
山郭十馀里,篮舆试初程。
山高云气重,野旷烟光轻。
断石络树根,敧崖溜泉声。
行行款道宇,一径掌样平。
仙隐记甘罗,观名取庄生。
宝藏绚金碧,仙佩飞瑶琼。
檐铎自相语,龛灯弄微明。
出门境界宽,一笑大江横。
蹁跹白羽衣,孤鹤松梢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