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月有食之,死魄无遗光。
至阴自肃肃,岂曰敢亢阳。
天中有闇虚,无乃俄相当。
奄忽就灭没,见者为怜伤。
几欲张威弧,举矢射天狼。
恐非圣人意,伫立但徊徨。
彼月有食之,死魄无遗光。
至阴自肃肃,岂曰敢亢阳。
天中有闇虚,无乃俄相当。
奄忽就灭没,见者为怜伤。
几欲张威弧,举矢射天狼。
恐非圣人意,伫立但徊徨。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月食》描绘了月食现象,以月亮被遮蔽,如同死魄失去光芒,象征着阴暗力量暂时压制了光明。诗人通过"至阴自肃肃,岂曰敢亢阳",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现象中阴阳平衡被短暂打破的敬畏与疑惑。他想象着"张威弧,射天狼"的壮志,想要对抗这股黑暗,但又意识到这可能并非圣人所愿,因此只能"伫立但徊徨",流露出对未知的敬畏和对和谐秩序的期待。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