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色只应撩处士,国香今不落民家。
江城望断春消息,故遣诗人咏此花。
净色只应撩处士,国香今不落民家。
江城望断春消息,故遣诗人咏此花。
这首诗《水仙》由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净色与国香,以及在江城春日中的象征意义。
“净色只应撩处士”,诗句开篇便以“处士”这一隐逸之士的形象,暗示了水仙花的高洁与脱俗。这里的“净色”不仅指水仙花本身的纯净色泽,更寓意着其超凡脱俗的气质,能够吸引那些追求精神高雅、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士。水仙花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了这些心灵深处的渴望,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的一抹亮色。
“国香今不落民家”,则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花的香气之浓郁与普遍性。这里的“国香”不仅指水仙花的香气为国家之香,更蕴含着它作为国花的尊贵地位。而“不落民家”则表明这种香气并非仅限于宫廷或贵族之家,而是遍及民间,成为普罗大众都能感受到的美好。这不仅体现了水仙花的广泛受欢迎程度,也寓意着它所代表的美好与高洁,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
“江城望断春消息,故遣诗人咏此花”,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江城的春日景象。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诗人通过观察江城的春消息,感受到了水仙花的存在,并因此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吟咏出这首赞美水仙的诗篇。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美好事物对于人类情感的激发作用。水仙花以其独特的美,不仅装饰了自然界的春天,也成为了诗人笔下抒发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水仙》一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不仅展现了水仙花的自然之美,更将其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连接,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祇因霜雪妒萌芽,不意新诗谯惜花。
芳本无心恋贫窭,迎风争入相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