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有所革,欲治必先乱。
黔首冥无知,驱之遂为幻。
贤达独违天,坚贞终不畔。
譬诸风雨晦,鸡鸣宁失旦。
狂愚方得时,明哲当自窜。
深居味此理,长歌白石烂。
天意有所革,欲治必先乱。
黔首冥无知,驱之遂为幻。
贤达独违天,坚贞终不畔。
譬诸风雨晦,鸡鸣宁失旦。
狂愚方得时,明哲当自窜。
深居味此理,长歌白石烂。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所作,名为《续杂诗(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世间变革往往伴随着混乱,如同天意所驱使。普通百姓在无知中可能被形势所误导,陷入幻象。然而,贤能之人会违背这种潮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会背离原则。
诗人以风雨晦暗比喻动荡时期,强调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像鸡鸣报晓一样,光明和希望不应该因此而消失。他进一步指出,智者在狂愚盛行之时会选择自我隐退,以保全智慧和原则。最后,诗人通过“深居”和“长歌”表达对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认为只有深入体会,才能真正领悟,并愿以此为乐,直至岁月如白石般磨砺,心境依然纯净。
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郑孝胥在乱世中的独立思考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