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堕平湖漫不流,烟波何处可消愁。
千年人傍要离冢,百顷谁寻范蠡舟。
廊上悲风闻响屧,堂前清宴忆传筹。
《竹枝》似写当年恨,声起吴江叶叶秋。
月堕平湖漫不流,烟波何处可消愁。
千年人傍要离冢,百顷谁寻范蠡舟。
廊上悲风闻响屧,堂前清宴忆传筹。
《竹枝》似写当年恨,声起吴江叶叶秋。
这首明代诗人梁有誉的《吴宫》描绘了一幅月夜泛舟、怀古思愁的画面。首句“月堕平湖漫不流”,以月落湖面,水波不兴,象征着愁绪的深沉和无处排解。次句“烟波何处可消愁”进一步强化了愁绪的弥漫,暗示寻求解脱的无望。
接下来,“千年人傍要离冢”,借要离之墓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要离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此处可能寓指忠诚与牺牲,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而“百顷谁寻范蠡舟”则借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廊上悲风闻响屧,堂前清宴忆传筹”两句,通过廊上的风声和堂前的宴席回忆,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今夕之感的对比。
最后,“《竹枝》似写当年恨,声起吴江叶叶秋”以竹枝词的形式,将心中的愁恨比作秋天的竹叶,随风飘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深深感慨,以及在秋风中听到竹枝词时的触动,使得全诗情感更为饱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吴宫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愁绪,展现了明朝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帝子不沈湘,亭亭绝世妆。
晓烟横薄袂,秋濑韵明珰。
洛浦应求友,姚家合让王。
殷勤归水部,雅意在分香。
山居惟爱静,白日掩柴门。
寡合人多忌,无求道自尊。
鷃鹏俱有意,兰艾不同根。
安得蒙庄叟,相逢与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