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遣青天变漏天,人閒无复有平田。
女娲鍊石端何物,子产禜龙未必然。
死徙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
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
谁遣青天变漏天,人閒无复有平田。
女娲鍊石端何物,子产禜龙未必然。
死徙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
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比天气的突变与世态的不安,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谁遣青天变漏天"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突如其来的暴雨所带来灾害的震惊和质疑。紧接着的"人閒无复有平田"则描绘出人民生活的困顿与农业生产的破坏。
接下来的"女娲鍊石端何物",借用了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暗示着现实世界的混乱和修复之难。"子产禜龙未必然"则是对权力者是否能够有效管理国家、应对自然灾害表示怀疑。
第三句"死徙衔冤终不雪,生存忍饿更堪怜"表达了对于那些无辜受难者的同情和悲悯之情。这里的"冤"指的是被诬陷而死的人,而"堪怜"则是对仍在苦难中生的哀痛。
最后两句"腐儒自笑穷今极,旬月曾无一醉眠"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为士人却无法有所作为的无奈与讽刺。这里的"腐儒"指的是那些道貌岸然、没有实学的读书人,"穷今极"表明他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而"旬月曾无一醉眠"则透露了诗人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悲哀,展现了一幅动荡不安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