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
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
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这首《破阵子·关山道中》由清代诗人宋琬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而苍凉的边塞景象。诗中的“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两句话,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关山的雄伟与险峻,仿佛是天地间的一道屏障,既深邃又高耸。
接着,“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生动地描绘了行人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场景,以及山中樵夫和牧人深入虎穴劳作的画面,体现了边关生活的艰辛与勇敢。
“高高秋月明”一句,将画面拉回夜晚,一轮明月高悬于空,照亮了整个关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则通过色彩与声音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丰富情感,山树在月光下呈现出紫红交织的颜色,泉水流淌的声音时而像歌声般悦耳,时而像哭泣般哀伤,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四句,描绘了六月时节,山崖上残留的积雪,以及夜晚千骑出征的壮观场面,远处传来清脆的号角声,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联想到宋代画家李成的山水画风,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也蕴含了对边疆生活艰辛与英勇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九十不衰真地仙,长干乐事况年年。
生当五帝舒长日,老结三山绮丽缘。
无意授书天子问,有时裁句雪儿传。
赐来鸠杖何妨噎,停着柴车不待延。
稚子竞夸婪尾酒,故人分得卖文钱。
共云蔗境从容咀,莫放沧溟便作田。
元老三朝鬓未苍,碧澜天目供文章。
初将息念归祗树,雅有高名在柏梁。
冀北群群空騕袅,淮南字字挟风霜。
书成旧锡黄银印,梦醒犹疑白玉堂。
善诲门墙多末照,怜才齿颊有余香。
齐纨忽展银钩赠,越锦难轻玉案偿。
共道贤良惟一董,可能京兆拟三王。
芃芃兰桂秋逾茂,蔼蔼桑榆日未央。
丹穴凤毛开气色,清时狐笔借飞扬。
莫言兴尽山阴舫,衣带居然一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