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将军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征战生活的诗歌。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开篇便以壮丽的画面展现,将军乘坐白马,手持旌节(古代武官所用的一种仪仗)渡过黄河,这两句表明了将军的身份和他即将踏上战场的情景。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现出战争的激烈与壮观:箫(一种古代乐器)和鼓声在山峦间回荡,河流汹涌奔腾,如同洪水一般的波涛,渲染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这里提到的“武安”可能是指某个战事或战斗地点,而“振瓦”则象征着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易水”出自古代故事,常用来比喻壮士之志,故称“无寒歌”,表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作战的精神。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这一句中,“铁骑”指的是军队中的精锐骑兵,而“如雪山”则形容其数量之众;“饮流涸滹沱”,则是说这些铁骑像饮水一样,顺着河流向前推进,直至战胜敌人。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这两句描绘了将士们在夜晚(“猎月窟”)扬威示众,并且不停地转战于曙光初照之时的英勇场景。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这里,“倚剑登燕然”,则是将士们手持长剑登上燕然(可能指代北某山名)的高峰;“边峰列嵯峨”则形容这些战士所站立的边疆之巅,连绵不绝,如同刀刃一般坚硬。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这一句中,“萧条万里外”,表达了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寂寞;“耕作五原多”则是说在这些边疆之地,即便是在战乱之中,也有人在劳动生产,生息繁衍。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最后两句,“一扫清大漠”,意指将士们不畏艰险,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扫清一切障碍;“包虎戢金戈”则是说他们像抓住老虎一样,紧握着锋利的兵器。
李白在这首诗中展现了自己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想象,以及对他们英勇作战、不畏艰险精神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和对将士们英勇气概的歌颂,体现出了李白特有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