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初过少吹弹。楼角彩灯残。
踏雪闲寻深院,携壶试觅幽欢。
麻姑暂语,文君未寝,五老双鸾。
要共梅花同晓,薄罗不耐春寒。
元宵初过少吹弹。楼角彩灯残。
踏雪闲寻深院,携壶试觅幽欢。
麻姑暂语,文君未寝,五老双鸾。
要共梅花同晓,薄罗不耐春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宵节(中国的传统元宵节,即春节十五)过后的宁静夜晚景象。开篇“元宵初过少吹弹”透露出节日之后的平淡,似乎人们对于节日的热闹庆祝已经有所减退,只余些许音乐声响。而“楼角彩灯残”则是对这一时期装饰性元素的一种描写,彩灯在夜色中显得尤为突出,但也带有一丝寂寞感。
继而,“踏雪闲寻深院”、“携壶试觅幽欢”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地中漫步,寻找一处隐秘之所,带着酒壶享受那份宁静与孤独。这是一种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安宁的行为。
“麻姑暂语,文君未寝”是对古代仙女麻姑和才女文君的一种吟咏,他们在诗中象征着智慧与美丽。而“五老双鸾”则是对道教神话中的五位老人及其乘坐的瑞兽——双鸾的一种描绘,寓意祥瑞。
最后,“要共梅花同晓,薄罗不耐春寒”表现了诗人想要与梅花共同迎接清晨,并且因为春天的冷气,轻薄的罗衣已经难以抵御这份寒意。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节日余韵的描绘、个人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自然景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厚情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琳琳琅琅,洞开金房。钟钟锵锵,中调丝簧。
主人将罢直,归从承明。轩旌曷来兮出门望。
堂前翘足珠履客,窗中卷帏红袖色。
起视府中,府中屏息。
忽传收者将到门,金炉香热酒正温。
群奴仓皇客引起,来时浮云去时水。
河桥上将亡官军,虎旗长戟交垒门。
凤凰诏书犹未到,满城戈甲如云屯。
家家玉帛弃泥土,少女娇妻愁被虏。
出门走马皆健儿,红粉潜藏欲何处?
呜呜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钿。
铅华不顾欲藏艳,玉颜转莹如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