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团圆唤奈何,良宵常在异乡过。
座无旧雨谈风月,案有新诗且啸歌。
朗照定知今夕共,旅愁偏恨此时多。
寒毡碌碌居人后,愧把雄心诉素娥。
对此团圆唤奈何,良宵常在异乡过。
座无旧雨谈风月,案有新诗且啸歌。
朗照定知今夕共,旅愁偏恨此时多。
寒毡碌碌居人后,愧把雄心诉素娥。
此诗《中秋对月》由清代诗人潘俊所作,描绘了中秋佳节诗人独自在他乡对月的情景,充满了思乡之情与淡淡的哀愁。
首联“对此团圆唤奈何,良宵常在异乡过。”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面对满月,心中却涌起难以言喻的感慨。中秋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只能在他乡度过,那份孤独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座无旧雨谈风月,案有新诗且啸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身一人的情境。在没有老友相伴的情况下,只能以新诗自娱,借吟唱来排遣心中的寂寞与忧愁。
颈联“朗照定知今夕共,旅愁偏恨此时多。”诗人通过想象,认为即使身处他乡,明月也能够与自己共度今夜。然而,正是这份共处,反而加重了诗人的旅愁,凸显出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寒毡碌碌居人后,愧把雄心诉素娥。”诗人以“寒毡”自喻,暗示自己的生活困顿,与他人形成对比。同时,他将心中的雄心壮志寄托于月神(素娥),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不甘,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流畅,通过中秋之夜的对月,深刻地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独在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