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青山意,寻幽任所之。
溪行三十里,日出几何时。
云响樵何处,钟声寺不知。
此中堪小隐,当与古人期。
不尽青山意,寻幽任所之。
溪行三十里,日出几何时。
云响樵何处,钟声寺不知。
此中堪小隐,当与古人期。
这首《山行》由明代诗人张家珍所作,通过对山行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首句“不尽青山意”,开篇即以“不尽”二字,巧妙地表达了山川之美难以言尽的意境,引人入胜。接着,“寻幽任所之”一句,点明了诗人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探索自然奥秘的洒脱态度。随后,“溪行三十里,日出几何时”两句,通过具体行程和时间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悠长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一同踏上了这段心灵之旅。
“云响樵何处,钟声寺不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云雾缭绕,似乎能听到远处樵夫的呼唤;而寺庙的钟声,却在远方回荡,增添了几分禅意与超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更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想象。
最后,“此中堪小隐,当与古人期”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古代高士相会的愿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山行》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捕捉了山行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
丽色异人间,珊珊摇佩环。
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
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
适来鸣佩者,复是谁家女。
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
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
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
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
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陁。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毬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
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
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
牵役而无悔,坐愁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