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弱草阴,犹能荫寒鱼。
况乃葱茜色,百尺映扶疏。
月烟含清旷,水气相吹嘘。
忽思大明宫,垂杨拂丹渠。
岂无苍翠色,飘飖映茅庐。
日暮生幽寒,寂寞意何如。
青青弱草阴,犹能荫寒鱼。
况乃葱茜色,百尺映扶疏。
月烟含清旷,水气相吹嘘。
忽思大明宫,垂杨拂丹渠。
岂无苍翠色,飘飖映茅庐。
日暮生幽寒,寂寞意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古大明宫的怀念之情,以及夜幕降临时所产生的情感。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简洁优美。
首句“青青弱草阴,犹能荫寒鱼。”通过细腻地描绘弱草为水中鱼儿提供阴凉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相依为命的情景。接着,“况乃葱茜色,百尺映扶疏。”则是对远处植物颜色的描写,显示出诗人观察事物的细致和对自然美的感受。
“月烟含清旷,水气相吹嘘。”这一句捕捉了月光与水汽交织在一起的柔和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空旷的氛围。紧接着,“忽思大明宫,垂杨拂丹渠。”诗人突然想起了古代的大明宫,而那垂挂的柳树与红色的水道相映成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的追忆。
“岂无苍翠色,飘飖映茅庐。”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没有那样的苍翠之色呢?而答案似乎已经隐含在前文的描写中,这里的“苍翠”形容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光泽,而“飘飖映茅庐”则是对草屋周围景致的细腻刻画。
最后,“日暮生幽寒,寂寞意何如。”随着夜幕的降临,一种幽深的寒冷感和孤独寂寞的情绪在诗人心头萌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对自然变化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流露。
整首诗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绪,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红疏绿密,浪软波肥,放舟时节。
载地擎天,识堂堂人杰。
万里长江,百年骄虏,只笑谈烟灭。
葭苇霜秋,楼船月晓,渔樵能说。
分陕功成,沙堤归去,衮绣光浮,两眉黄彻。
了却中兴,看这回勋业。
应有命圭相印,都用赏、元功重叠。
点检尊前,太平气象,今朝浑别。
东南应眷倚。
当年丽绝,今其余几。
云锦飘香,好在藕花十里。
六月长安徂暑,只一雨、滂沱都洗。
君好为。
携将苏醒,三吴生齿。
总道秦蜀讴吟,但消得雍容,笑谈而致。
稍待秋风,也拟买舟东逝。
收拾尘编蠹简,更饱看、江山奇伟。
歌盛美。
还送往趋天陛。
久习成衰怯,何方疗阔疎。
柴车穷巷客,贝叶长年书。
每愧沾沾喜,宁甘郁郁居。
蓍神吾未暇,坚意听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