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三》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菊蕊如排粟,青青见叶心。

未尝窥白日,何以散黄金。

攲侧疏篱短,绵延蔓草深。

寒蛩尔何与,终夕亦悲吟。

(0)
翻译
菊花蕊像排列的谷粒,清晰可见叶片的心脏。
它们从未见过阳光,怎么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倾斜的篱笆短小,蔓延的野草丛深邃。
寒冷的蟋蟀你又能如何,整夜都在悲伤地鸣叫。
注释
菊蕊:菊花的花蕊。
粟:谷粒。
叶心:叶片的中心部分。
窥:看。
白日:阳光。
散黄金:散发出金黄的光芒。
攲侧:倾斜。
疏篱:稀疏的篱笆。
绵延:蔓延。
蔓草:野草。
深:深邃。
寒蛩:寒冷的蟋蟀。
何与:能做什么。
悲吟:悲伤地鸣叫。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通过菊花、叶心和黄金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悲凉。首句“菊蕊如排粟,青青见叶心”中的“菊蕊”形容菊花的美丽,而“青青见叶心”则透露出一种清冷之感,表现了秋天的萧瑟。

接着,“未尝窥白日,何以散黄金”一句中,“未尝窥白日”可能是说诗人长时间不曾见到晴朗的阳光,而“何以散黄金”则令人联想到秋天落叶如同散落的黄金,这里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第三句“攲侧疏篱短,绵延蔓草深”中,“攲侧疏篱短”形容围栏残破不堪,而“绵延蔓草深”则展现了野草的旺盛与生命力,这两者对比,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

最后,“寒蛩尔何与,终夕亦悲吟”一句中,“寒蛩”即秋夜中的蟋蟀,其鸣叫声令人感到凄冷。诗人自问“尔何与”,似乎在询问自己为何如此孤独与悲伤,而“终夕亦悲吟”则表达了诗人长夜难寐,心中充满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深秋时节中的忧郁情怀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游曹溪

道在无生悟者稀,迟来犹得款禅扉。

天开宝地蟠龙象,人自祇园授钵衣。

溪上云霞常映带,山中兰若岁芳菲。

劳劳尘土多年梦,暂向空门学息机。

(0)

滕王阁

帝子来南国,临江构此楼。

人随歌舞去,滕自古今留。

槛静绮霞散,江深璧月浮。

少年登览地,犹得赋重游。

(0)

有恨

变化无端暗自嗟,寸心何日不天涯。

谁将别泪和清露,夜向寒塘滴藕花。

(0)

登舟见月怀乡友

春日花开祖道前,秋风人上潞河船。

红尘易变干时发,新月殊明故国天。

四顾江山犹昔日,一分襟袂即经年。

玉楼两地光辉满,南北相思益渺然。

(0)

寄谢挺孚

羡尔凌云赋最豪,几年踪迹困蓬蒿。

珠沉赤水渊应媚,剑发丰城气自高。

散屧山中呼桂酒,枕流天畔听松涛。

相思倘问栖迟处,源水浮花去是桃。

(0)

甲子冬寅阳卜居仓边邻左赋此贻之

避地城隈日自斜,萑苻历乱老年华。

旅怀独切三更漏,归梦虚随八月槎。

穷巷久抛荒桂渚,芳邻近接话桑麻。

翻怜萍梗愁孤影,缩地于今正一家。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