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满六百石,昔贤辄去之。
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
我秩讶已多,我归惭已迟。
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
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
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
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
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为郡已周岁,半岁罹旱饥。
襦裤无一片,甘棠无一枝。
何乃老与幼,泣别尽沾衣。
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
吏满六百石,昔贤辄去之。
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
我秩讶已多,我归惭已迟。
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
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
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
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
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为郡已周岁,半岁罹旱饥。
襦裤无一片,甘棠无一枝。
何乃老与幼,泣别尽沾衣。
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荅刘禹锡白太守行》。诗中的“吏满六百石”指的是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会被调动,“昔贤辄去之”表明过去有德行的官员都会被提升或调离。接下来的“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则是说诗人本人官至二千石,现在正准备离开职位返回故乡。
“我秩讶已多,我归惭已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上的种种不满和内心的不安。接着,“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则是说尽管自己的地位还在尘土之上,但年事已高,仍然没有安稳的时刻。
“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表明诗人在病中写了五首诗。随后,“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则是说白居易在早晨分别了同僚官员,傍晚又向州中的百姓告别。
接下来的“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描绘了一幅时间流转、季节变迁的画面。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去年的麦子和今年的稻花,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为郡已周岁,半岁罹旱饥”则是说白居易在担任太守一职已经一年有余,而这个地区却遭遇了一年中的旱灾和饥荒。接着,“襦裤无一片,甘棠无一枝”则形象地描绘了百姓生活的困顿。
“何乃老与幼,泣别尽沾衣”表达了老少都为离别而哭泣,泪水浸湿了衣服。最后,“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则是说诗人对不起百姓的期望感到羞愧,同时也对无法实现先辈官员刘禹锡的期许而感到内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白居易个人经历,抒写了他对仕途、时光、民生和个人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