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青毡,遮不足、万千风雨。
止落得、飘零书剑,头颅如许。
老大长充村学究,科名不到刘司户。
剩凄凉、文冢哭秋风,书生苦。出建节,芙蓉幕。
入画像,麒麟阁。尚青春年少,丰姿如鹤。
束发交都收铁网,画眉人共听金钥。
待功名、成了便神仙,书生乐。
一片青毡,遮不足、万千风雨。
止落得、飘零书剑,头颅如许。
老大长充村学究,科名不到刘司户。
剩凄凉、文冢哭秋风,书生苦。出建节,芙蓉幕。
入画像,麒麟阁。尚青春年少,丰姿如鹤。
束发交都收铁网,画眉人共听金钥。
待功名、成了便神仙,书生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书生的悲喜人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科举制度的无奈。词中以“一片青毡”开篇,形象地比喻书生在风雨飘摇中的生活,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接着,“止落得、飘零书剑,头颅如许”,进一步强调了书生们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孤独与艰难。
“老大长充村学究,科名不到刘司户”两句,表达了书生们即使努力多年,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能只能成为乡村的教书先生,而无法达到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科举制度下书生们的命运多舛。
“剩凄凉、文冢哭秋风,书生苦”则直接点明了书生们在追求学问与功名过程中的孤独与痛苦,他们的才华可能被埋没,理想难以实现,只能在秋风中默默哭泣。
后半部分转而描述书生们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出建节,芙蓉幕。入画像,麒麟阁。”这既是对书生们在仕途上可能取得成就的想象,也是对他们可能面临的荣誉与地位的向往。然而,“尚青春年少,丰姿如鹤”一句又提醒我们,这些成就和荣誉往往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书生们在年轻时就可能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
“束发交都收铁网,画眉人共听金钥”描绘了书生们在学术上的勤奋与专注,以及他们在知识领域的贡献。这里的“铁网”和“金钥”分别象征着知识的广阔与获取知识的艰难。
最后,“待功名、成了便神仙,书生乐”表达了书生们对于功成名就后的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认为那时便是他们真正的快乐所在。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书生们在追求知识与功名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书生们的复杂情感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