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远意随远,江空水亦空。
一时图画里,着我共渔翁。
山远意随远,江空水亦空。
一时图画里,着我共渔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江画卷。首句“山远意随远”,以远山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随着远方的山脉延伸,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悠长的情感氛围。接着,“江空水亦空”一句,通过“空”字的反复使用,强化了江面的开阔与寂静,仿佛连水都为空灵所充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寂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一时图画里,着我共渔翁。”则将整个场景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仿佛这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而诗人自己与渔翁一同置身其中,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也暗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这一句巧妙地融合了画面感与情感体验,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份静谧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白,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哲思,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珍木罗修岸,冰光映坐隅。
琴台今寂寞,竹岛尚萦纡。
犹蕴济川志,芳名终不渝。
春色东来度渭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
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
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
城头杨柳已如丝,今年花落去年时。
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