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驻东方骑,因题北牖名。
来须风作御,去认斗为城。
日气晚方到,云收寒易生。
予心匪游衍,拱北振华缨。
旧驻东方骑,因题北牖名。
来须风作御,去认斗为城。
日气晚方到,云收寒易生。
予心匪游衍,拱北振华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旧驻东方骑,因题北牖名。"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古朴幽深的环境,诗人居住的地方曾是古代兵马驻扎之地,而今已改为隐士所居,并且亲自题写“北牖”二字作为洞室的名字。这不仅表明了诗人的生活选择,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归隐自然的情怀。
"来须风作御,去认斗为城。" 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不需要华丽的车马,只需随风而至;也不需要坚固的城堡,只需借助星辰之斗来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崇拜。
"日气晚方到,云收寒易生。" 这两句描写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宁静景象。阳光照射到山洞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而当云层聚散时,便容易感受到冬日的寒意。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也隐喻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淡定。
"予心匪游衍,拱北振华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和生活态度。诗人的心不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志趣;通过对北方星空的仰望,激发自己精神世界的光彩。这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自我肯定,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宣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诗人在山林之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也是古代文人常常追求的一种生活理想。
我为江南游,衰病转不堪。
往来信抚间,未上凌岑庵。
凌岑贤主人,清峻如山岩。
避事若荼苦,守贫如荠甘。
平生好交游,十不存二三。
令弟又继往,世不闻清谈。
高风故绝俗,想像令人惭。
浮生有欣戚,此味久已谙。
请君但高枕,客来睡方酣。
茫茫岐路间,与渠为指南。
乘风本馀事,不向鼻端参。
兹轩在何许,远在洞岩侧。
洞岩山水胜,自与尘土隔。
天以奉幽人,宁肯媚过客。
尉曹昔吏隐,到此若有获。
名轩曰尤美,尽去眼界窄。
坐令欧阳公,馀意转明白。
车马走道路,我久度此厄。
茫茫六合间,于此有安宅。
轩虽有成坏,山本无异色。
举头见林壑,不必更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