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驰烟移草堂,千秋结想有宧光。
何人泐石称博古,不见孤桐曰峄阳。
驿路驰烟移草堂,千秋结想有宧光。
何人泐石称博古,不见孤桐曰峄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戏谑。首句“驿路驰烟移草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古代驿站的景象,烟雾缭绕中,草堂似乎随着马蹄声而移动,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动感。
接着,“千秋结想有宧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思与遐想,犹如星光穿越千年,照亮了历史的长河,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远与神秘。
“何人泐石称博古,不见孤桐曰峄阳。”这两句则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诗人询问是谁在石头上刻下了这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是在赞叹那些记录历史的珍贵遗物。同时,通过“孤桐”和“峄阳”的对比,强调了历史遗迹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以及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与永恒。
整首诗以戏谑的口吻,结合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通过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
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
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中天坐卧见人寰,峭石垂藤不易攀。
晴卷风雷归故壑,夜和猿鸟锁寒山。
势横绿野苍茫外,影落平湖潋滟间。
师在西岩最高处,路寻之字见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