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君成物化,何事得仙游。
术向青华秘,名从绿简收。
空棺存敝杖,药市即丹丘。
柱史生前契,灵筵永夜留。
嗟君成物化,何事得仙游。
术向青华秘,名从绿简收。
空棺存敝杖,药市即丹丘。
柱史生前契,灵筵永夜留。
这首诗表达了对亡友周子仙的深切哀思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者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其仙游之说的思考。
首句“嗟君成物化”,以“嗟”字开头,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周子仙离世的哀叹与惋惜,将友人的离去比作“物化”,即生命的终结,形象地描绘了生命消逝的无奈与悲凉。
接着,“何事得仙游”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质疑友人是否真的能够超脱尘世,实现仙游。这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也流露出对仙道的遐想与好奇。
“术向青华秘,名从绿简收”两句,通过“秘”与“收”的描述,暗示了友人可能掌握着某种神秘的修炼之术,其名声也因此被记录在“绿简”之中,即古代的竹简,象征着历史与传承。这既是对友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追求的赞美。
“空棺存敝杖,药市即丹丘”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去世后的场景。空棺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敝杖”可能暗指友人生前使用的法器或修行工具,与“丹丘”相对应,丹丘常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暗示友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追求并未消逝,仿佛仍存在于另一个超越世俗的世界。
最后,“柱史生前契,灵筵永夜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友人已逝,但那份生前的默契与情感却如同灵筵上的灯火,照亮了长夜,永不熄灭。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逝者精神永恒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世后情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仙道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情悼念与对生命哲学的探索。
托身天际外,寄足在云端。
俯仰心犹壮,登临眼尽宽。
乾坤真景界,风雪倍朝寒。
忽起烟霞想,相从结大还。
公在嘉祐,辅政受遗如毕公高,勋烈堂堂,奉同而隮也。
公在治平,清净画一如曹相国,德心休休,比规之随也。
公在熙宁,功成身退如裴中令,寿隽番考,乐以全其归也。
帖字宛然,既庄而复奇也。
周密无间,笔法繇此推也。
予得而藏,尚可以想麒麟之英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