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远征的艰辛与自然景观的壮丽。其中“渐渐之石”指的是长安城东的高山,通过反复提及这个地名来强调其高度和遥远。"维其高矣"、"维其劳矣"等句式表达了对山川险峻的感慨。
诗中的“武人东征”指的是军队东征的场景,可能是描述古代的一次战争或军事行动。这一系列的叙述和反问,如“不皇朝矣”、“曷其没矣”、“不皇出矣”等,都在表达对远征士兵命运的关切和疑惑,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则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场景,可能是通过自然现象来比喻战争的混乱与悲惨。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石头和远征士兵的描述,传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战事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是一种典型的先秦时期文学风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战争与自然的认识和情感。
暗筱打园壁,飒响鸣枯枝。
呼童芟使尽,恐汝眠惊疑。
自汝病眠后,日苦老母炊。
虽有灶婢粗,仅足供畚箕。
譬如衣食恒,身习亦不知。
一旦偶失之,遂识寒与饥。
大儿自塾还,孤影孑无随。
小者在吾抱,呼母搴床帏。
汝病数日眠,黄口已失依。
汝病犹殚心,积痗难速瘳。
床蓐偶可离,便为家政谋。
米薪日所需,匮乏将安求?
促我早出门,慰我云无忧。
勉力整行箧,反覆恐未周。
偶思裤未缝,夜起重爇篝。
年来戒兵乱,近祇邻县游。
咫尺扁舟通,毋疑道阻修。
对我强颜笑,背我清涕流。
园中葵,折以摧。雨打壁,风倒篱。黄鸡饿,啄莓苔。
木叶落,空阶堆,烟釜剩粒愁蛜蝛。
家人顾我言,六月避乱昨始归。
门庭复整扫,典琴鬻画供三炊。
归来未十日,尔亦失意都中回。
我行信劳悴,家人共狼戾。狼戾郁伊,顾我而嘻。
不愁无食,不愁无衣,但愁琐尾终流离。
行路日益近,讹言日益多。
信之尽不疑,中道将如何?
昔言丹陵危,昨下兰陵阿。
昨言兰陵阻,今已毗陵过。
视水仍涟漪,望山仍嵯峨。
且倾樽中浆,平此心中颇。
心颇不能平,击箸还浩歌。
何以声悲凉,绝不惊鼋鼍。
瞬息抵金阊,维缆城西河。
到耳乡人音,欢笑原无他。
始将九地魂,复挂千尺柯。
遍询得其详,证合无异科。
噩梦胡不安,馁气胡不和?
稽首谢上天,谁实瘳我瘥?
惊定心转悲,有涕还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