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画为师尚书逵赋·其三竹雪山鹊》
《杂画为师尚书逵赋·其三竹雪山鹊》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雪满琼林冻不开,数竿如玉立崔嵬。

闭门尽日无人到,山鹊一双飞下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竹林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雪满琼林冻不开”,以“琼林”比喻被雪覆盖的树林,形象地描绘了冬日雪景的洁白与寒冷,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纯净的白纱包裹,冻结在静谧之中。“冻不开”则强调了雪的厚重与环境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凝固的氛围。

次句“数竿如玉立崔嵬”,将竹子比作“玉”,不仅突出了竹子的清雅与高洁,也强调了它们在雪中挺拔的姿态,如同玉雕一般,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同时,“立崔嵬”一词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雪中独立而巍峨的形象,赋予了画面以高度和深度。

第三句“闭门尽日无人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孤独,仿佛整个世界都与诗人隔绝开来,只有他独自面对这雪中的竹林,体验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这一句通过“闭门”和“无人到”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山鹊一双飞下来”,以“山鹊”这一小动物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寂静,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山鹊“飞下来”的动作,不仅带来了外界的动态,也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展现了冬日雪景中的竹林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静谧、孤独、生机与和谐,是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樱桃花下作

白雪摇曳来庭隅,遮楼翳树何踟蹰。

看云祇宜隔寻丈,爱此云气萦衣裾。

日光斜入云欲醉,云醉还愁林下坠。

一春又去云为泥,难遣幽人楼中意。

(0)

十八日

人死斯相恶,无能斯相背。

亡者岂遂亡,存者良不义。

家人频入梦,处分到细事。

簿录一翻阅,使我涌酸泪。

馀财虽莫用,月廪谁能废。

他年称所蓄,聊为完遗志。

子亡我犹存,勿患终难继。

(0)

李星冶师挽诗

门人虽亦老,迷恋授经时。

巽语儿尝说,温颜弟共窥。

何曾见衰惫,私意望期颐。

称寿文无隐,凭谁论事师?

(0)

燕台舟中望玉皇顶

青山积恨人何在,逝水添波海更深。

此海此山谁记得,断魂残梦欲相寻。

(0)

市楼有号新世界者八月十四夜与聘三锡之鉴泉共饮玩月

醉中惟觉灯光热,暗处方知月色清。

万户市声散空阔,九天夜气入新晴。

同游肮脏应相许,举世披猖信可轻。

穿尽人群聊睥睨,放歌还欲拊檐楹。

(0)

送长尾雨山北游

江户旧游非梦寐,眼前雨山尝同醉。

人间陵谷事堪惊,无恙吾侪默相对。

此心历劫终不改,我与乾坤孰坚脆。

但持常理待无常,苍狗白衣从变态。

春申流寓忽数载,文字相娱加笃爱。

君今北行何所览,阙里岱宗思一拜。

寻碑扪石或有得,吊古哀时必增慨。

知君平生重忠义,邪说安能容鼠辈。

莫嗟孔氏久无徒,回首沧桑老夫在。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