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邱零落黯然归,薤上方嗟露易晞。
歌哭骤惊声错杂,红裙翠袖映麻衣。
山邱零落黯然归,薤上方嗟露易晞。
歌哭骤惊声错杂,红裙翠袖映麻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哀伤而凄美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丧葬之景的悲凉与哀痛。首句“山丘零落黯然归”,以“山丘”象征逝者,用“零落”和“黯然归”渲染出一种沉寂与哀伤的氛围,暗示了生命的消逝与归于尘土的必然性。
接着,“薤上方嗟露易晞”一句,运用了薤白(一种植物)的意象,薤白在古代常用来比喻人去世后,其遗体如同薤白一样容易腐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露易晞”也暗喻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情绪。
“歌哭骤惊声错杂”描绘了丧礼现场的混乱与情感的激烈碰撞。在这样的场合,人们既会因失去亲人而哭泣,也会因仪式的进行而发出歌声,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复杂和震撼。这句诗生动地捕捉到了丧礼中人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
最后一句“红裙翠袖映麻衣”,通过服饰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鲜明的画面感。红裙翠袖代表了生者,麻衣则是逝者的象征。这一对比不仅突出了生与死的鲜明界限,也暗示了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红与绿的鲜艳色彩与麻衣的朴素形成强烈反差,更加强化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念的丧葬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仪式细节及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对生命、死亡以及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
二毫侍侧何知,举头一幕青天大。
归盘乐矣,丁宁更说,闲居粉黛。
我见沙鸥,盖尝有问,无言意对。
道试看自古,忘机未了,空无益、又遗害。
万事宜须自得,笑衰翁、几时方会。
今朝重九,西风杖屦,一番轻快。
满地黄花,清泉酌醴,新诗嚼脍。
若东篱老子,能来共此乐,吾当拜。